枫影夜读 #106 Rachel Joyce — 《一个人的朝圣》(花甲老人徒步穿越英格兰)

Jan 6, 2016 at 14:21:59

一个人的朝圣

枫影有过几次自行车旅行,旅途中遇到了些有意思的人,听到了些奇怪的故事。我发现当一个人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渺小的过客,旅途中陌生的一花一草仿佛都有了新的意义。一个人的旅途是如此简单,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把一只脚抬起来,另一只脚踩下去,一直骑下去。有时候遇到陡坡与狂风会困苦,会疲累,这时候路人善意的大拇指与小孩天真的笑容能让你再度充满动力,艰难的旅途总是容易感动,这种陌生人间的简单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骑自行车长途旅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其实只要会骑自行车就能走完全程。这种看似艰苦的旅程其实困难的只有一点,就是出发。2012 年英国前 BBC 广播编剧 Rachel Joyce 在退休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一个人的朝圣》(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这本书讲的就是退休老人哈罗德如何踏上徒步穿越英格兰去看望罹患癌症的朋友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一封来自多年不见的朋友奎妮的来信,信中告诉哈罗德奎妮得了癌症,以此信告别。哈罗德大感震惊,他走在去寄回信的路上,一边犹豫一边错过了一个个邮筒,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打了个电话给疗养院,要奎妮等着自己,他要徒步穿越英格兰去见她。

这是一部情感类小说,作者 Rachel 还在 BBC 工作的时候写过短篇广播剧 To Be a Pilgrim(2007),退休后以此剧为基础写成了长篇小说。这部广播剧是 Rachel 献给当时在跟癌症搏斗的父亲的,很可惜父亲没能撑到作品问世的时候。

由于故事的内容是哈罗德徒步穿越英格兰去见昔日朋友奎妮,所以主要的看点就有两个:

  1. 主角仓促出发而没有交待的背后的故事
  2. 主角在路上遇到的光怪陆离的人与事

Rachel 的文笔很好,常常把人物的细腻情感与美丽的风景天衣无缝地揉和在一起,比如哈罗德致电疗养院希望跟奎妮谈话的时候,接电话的女人一声长叹,哈罗德心中顿生寒意:太晚了,奎妮死了。这时,

那个声音说:“恐怕轩尼斯小姐正在睡觉。我可以帮您传个口信吗?”

小朵的云在地上投下影子,走得飞快。远山的光影一片雾蒙蒙,不是因为薄暮,而是因为山前蔓延的大片空地。他思量着现在的情景:奎妮远在英格兰的那一头小睡,而她站在这一头的小电话亭里,两人之间隔着他好不了解、只能想象的千山万水:道路、农田、森林、河流、旷野、荒原、高峰、深谷,还有数不清的人。他要去认识它们,传过它们——没有深思熟虑,也无须理智思考,这个念头一出现,他就决定了。哈罗德不仅因为这种简单笑了。

枫影读的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由黄妙瑜翻译的版本,译文仿佛有些何其芳的影子,优雅晓畅,读起来非常舒服。全书 32 小节,除去开头和结尾,有 26 个小节是在路上发生的故事。这里面的内容有一部分是旅途中发生的事情,另一部分就是“回忆杀”。

回忆杀在这部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哈罗德走得过于匆忙,需要对背后的动机作出解释,另一方面回忆也是一个平行故事。回忆杀如果用得好是锦上添花,用的不好就啰嗦拖沓了。看过《火影忍者》的读者,想来还对“回忆杀”心有余悸吧。这部小说的回忆部分只能说差强人意,不算啰嗦但也不够简洁。只有到了全书结尾,支线故事回归到主线,作者把留好的大招一并放了,推向全书高潮,才算精彩,其他的回忆则有些累赘。作家在决定下笔写书的时候曾和她的经纪人见过面,经纪人问她你现在手头有多少字了?她说 35,000 字。但是回家一看只有 8,000,现在看来作家急于扩充字数可能也有影响。

他们顺着蓝色的地毯往前走,一点声音都没有。没有掌声,没有笑着的护士,也没有欢呼的病人。只有一个哈罗德,跟在一个修女松散的剪影后,走过一条空荡荡的、干净的走廊。

作家非常擅长这种通过环境来突显人物心理的手法,相比之下,旅途前期遇到的人与事就是画蛇添足了。哈罗德曾遇到奇臭的流浪汉给予拥抱,时髦的绅士向他吐露自己是同性恋的苦闷,也有遇到骑自行车穿越英格兰的一群疯狂的女人。但是这些分支都对故事主线没有什么帮助,仿佛作者就是想要营造“一个人的旅行应该会有的那些事情”的感觉。这些独立的小故事如果对主线没有作用,读者是提不起兴趣的,反而会觉得被分散了注意力,还得在主线和支线间来回切换,有点懊恼。这点到了故事后期有所改善,哈罗德“朝圣式”的徒步开始获得公众的关注,大家对他的看法不一样了,开始有些奇怪的人要求加入朝圣队伍。这时候发生的故事对主线就很有帮助了。

在这些支线情节中,作者都刻意要讽刺现实针砭时弊,试图以此与哈罗德徒步旅行的简单朴实作比,但是下笔不够犀利,柔和的文风没有挖掘出人性的深层,所揭露的事情流于表面,不够过瘾。

比如对那个在火车站吐露自己是基佬的绅士,作者只是做了几句不软不硬的点评:

全英格兰的绅士都是这样的,一个个买着牛奶,给自己的汽车加着油,或者正在寄一封信,但没人知道他们内心深处背着的包袱。有时他们需要付出简直不为人道的努力来扮演“正常”,每天都要装,还要装得稀松平常。那种不为人道的孤独感。

把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复述一遍又有什么意义呢?既不能唤起读者的同情,也对主角没有什么深刻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26 小节的旅途大约有三分之一都是平平无奇的。

所以枫影对此书感兴趣主要还是由于哈罗德一个人的旅程。他是一时兴起出发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良好的装备,也没带换洗衣服,甚至手机都忘在家里。这让我想起以前环青海湖骑行的时候遇上一对从来没有骑过长途的情侣,他们骑得很辛苦,但最终还是完成了旅程。哈罗德做的是徒步旅行,比自行车要更艰难,所以作家安排他在旅途中遇上好人,帮他解决了脚上的水泡问题,还送了一身装备。

旅途中的陌生人互不相识,也不了解对方的过去,但是有什么所谓呢?对陌生人你可以表现出不是自己的那一面,甚至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这些现实生活中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在陌生人面前是如此简单,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啊!

我回想起在旅途中遇到的小伙伴们,旅途结束后他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照样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你回忆的一部分,你也已经成为别人回忆的一部分,这些故事是真是假是云是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旅途的美好,你业已体会,旅途的记忆,已成为是你的记忆。

2016.01.02/下午
于自居

相关阅读

  1. 一路骑下去,直到见到蓝色的大海(一)
  2. 一路骑下去,直到见到蓝色的大海(二)

每周读书 #53 曾介绍过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一书,这位来自日本的自行车骑士花了 7 年时间用自行车环游世界,这本书写了作者环游世界的种种故事,是一本很燃很有意思的书。也是这本书让枫影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旅行。关于旅行的书,每周读书还介绍过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每周读书 #56)以及《间隔年之后》(每周读书 #57),都是不错的旅行主题的书。这些书不同于攻略与 Lonely Planet,更多的是作者的身心体会,读来仿佛随着作者一同游历世界,都是很有诚意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