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无目的 11 - 经验主义的狭隘

Sep 22, 2022 at 13:02:15

今天看到B站Up主“衣戈猜想”的影片“我来回应一下吧”(封面标题《二舅的互联网奇幻漂流》),从文字的角度看,写得非常好。

该视频是针对他今年7月发布的影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火爆”之后伴随各路自媒体、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的质疑之回答。

“二舅影片”现在在B站有4423万播放,在国内各大平台广为传播。人们管这叫“火了”,是很多人如狼似虎地期待的那种“火”。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在有意跟这些“火”保持距离。

“二舅”火的现象让我联想到,曾经我跟“畅销书”也保持距离,看到中文书本腰封上的“某某大师盛赞”、“诺奖得主blabla”就如看到“网红”二字退避三舍。可我偏偏又喜欢读书,还喜欢读电子书。Kindle简体书店的书名都被出版社以“书名【营销语】”污染得面目全非,几乎无一幸免。

截图是我的Kindle电子书(防杠声明: Kindle允许购买后自行下载),简体和英文书名的差距一目了然。如果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些组成的,我退无可退,避无可避了呢?难道我就不读书了吗?为了不因噎废食,我进化出了自动忽略营销语的能力。

“二舅”影片在7月份广为传播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也是退避三舍。但接下来全世界都在说这个的时候,我又觉得很好奇,为什么大家都在说这个影片。于是我看完了,但我还是没明白为什么他会“火”,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不喜欢/讨论/争论“精神内耗”这个词。

影片的作者“衣戈猜想”大概也没有想到。他在第二支影片提到,当时准备发布“二舅”影片的时候,跟二舅说好了把这支影片在B站的所有激励收入都给他。考虑到可能播放量并不高,如果激励不到三千元,那就自己补足三千给他,如果够了就全都给他。也就是说,作者当初也没想到这支影片会这么“火爆”。

不管他是真的想不到还是假的想不到,反正我是想不到。作者在第二支影片中说,不会蹭热度用“二舅”来变现,他也坦承“二舅”给他的频道带来了更多流量,未来可以用这份流量继续把频道好好做下去。不蹭热度的变现,这样的人应该挺稀有的。我不知道这样的人占创作者比例有多少,但作者所说的我挺同意的。

就好像“畅销书”是“畅销”的,但未必就是好的。有非常多的书写得很好,很有价值,很给我启发,但是完全不畅销,甚至早就不再版了,连盗版电子书都找不到。写书的人,是更想写出自己不认可但畅销的书还是写出自己认可的但不畅销的书呢?也许写书人最理想的还是写出认可的书的同时,顺便畅销一下吧。

可能“衣戈猜想”在制作“二舅”影片的时候也顾虑到通过影片的形式讲述二舅的故事,势必要把二舅推向人前。这跟虚构作品不同,没有演员饰演另一个人的生活,“衣戈猜想”所拍摄的“二舅”,就是真实的二舅。影片火了之后给二舅、村子,和自己都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打扰,我想这也让作者很苦恼吧。能够在热度火爆时期退出,尽管事出有因,我也还是非常佩服作者。

但是这位Up主也不是完全放弃流量的。他的文字写得很好,在“二舅”影片里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共鸣,或争议,在“回应”影片里能做到针锋相对又不失幽默,颇有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范。所以写作可能是一种表达方式,也可能是这位Up主很擅长的表达方式。但他没有止步于文字表达,他选择了当下最广为接受的表达方式:影片。作者以前在猿辅导做历史课老师,他很能说。优秀的文笔加上能说会道,这是他影片的核心魅力。

Neil Postman在1985年写的《娱乐至死》(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对电视机带来的未来抱有非常悲观的态度。我从电视机时代长大,从小就看电视,也喜欢电视,电视给年幼的我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精彩。不过我觉得更幸运的是,我小时候喜欢阅读,并且刚好家里有台电脑,并且刚好买错了盗版游戏光盘,并且刚好里面都是金庸的小说,并且我喜欢爱金庸小说,顺便从此彻底爱上阅读

从“电视机祸害青少年”,到“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如何帮助青少年远离“、“刷手机成瘾,怎么办?”、“如果不读书那么你的知识就只能被微信公众号定义”、“网民人均每天刷短视频1.5个小时!”等等,每个时代流行的东西几乎都被曾是“洪水猛兽”过。你可以说这叫悲观,也可以说这叫反思。

对于“二舅”影片,对于“畅销书”,我的想法是:“热度”和“好坏”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不应该用“畅销”来衡量“好坏”,因为“畅销”就趋之若鹜和因为“畅销”就敬而远之一样,都不过是经验主义的狭隘。一个东西能分出“好坏”意味着有标准,每个人标准不同,好坏自然就不一样。大部分人不接受这种不一样,所以“二舅”会在舆论的摇摆中反复登上微博热搜。

大部分人啊。这四个字,可太重要了。重要到是资本会且只会关注的程度。

这大概是资本在几百年时间里,使大部分人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得以发挥,推动人人平等的理念在全球传播,让地球上所有大陆连接到一起的空前进步的同时,所带来的局限吧。

依稀记得是在Jazz Styles: History and Analysis这本书看到,说以前本地音乐家只需要受到小镇的人喜欢,他就能靠演奏活下去,既不需要成为全国知名艺术家,也不需要全球巡演。而现代社会让知名音乐家能为全世界欣赏,同时也让更多小有名气的本地音乐家们消失殆尽。

我多么希望这个世界,作家可以在“不畅销”的前提下,也能好好地活下去,书写着不那么火爆但有趣的文字。我多么希望这个世界,这样的“作家”,还能被世人认可为“作家”。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以主角视角自问: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2022.09.21/中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