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夜读 #96 蒋勋 — 《吴哥之美》

Oct 29, 2015 at 14:11:13

2022-08-20 原《每周读书》系列更名为《枫影夜读》

一、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国内并没有太多人了解吴哥。这几年随着吴哥旅游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当地,去感受这座千年废墟的美。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她,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学者去研究她,修复她,人类历史上一个曾经耀眼的文明不至于沉埋在荒烟蔓草之里。

国内对于吴哥王朝的资料不多,其中来自台湾的艺术工作者蒋勋蒋老师的介绍应当是最有名的。他曾十四次造访吴哥,并把自己当时的书信集整理成书,是为《吴哥之美》。蒋老师还在台湾大爱电视台做了一系列介绍吴哥的节目,节目的名字也叫《吴哥之美》。

蒋老师曾经学过一点声乐,他讲话的声音非常好听,亲切而柔和。他讲过美术史,讲过文学,也讲过建筑,他把这些东西揉合在一起,为我们介绍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吴哥。蒋老师身上还有一种非常难得的谦和,一个人的学识到了他这样的境界还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是很难得的,他讲话的时候是在跟观众、跟读者、跟学生交谈,你完全感受不到来自“授课”的压力,他的谈吐仿佛一股暖风,款款拂入你的胸膛。

关于《吴哥之美》这本书,大家能够阅读的部分也不过纸上的字句,所以我们本周要介绍的重点其实在文字之外,在遥远的吴哥文明里。《吴哥之美》是根据蒋勋在吴哥旅行期间与台湾编舞家林怀民的书信整理而成,他们二位是伴侣的关系,书中没有明确点破这点,所以我开始看的时候还有点困惑。这些书信是写给爱人的,读起来非常温暖平静,蒋老师在书信中给当时在柬埔寨金边教小孩舞蹈的林怀民介绍了吴哥的历史文化,以及吴哥建筑的美丽所在,同时也谈到了个人的体悟与思考。

蒋老师对于许多文艺作品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在谈《诗经》、《楚辞》的时候就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深入人心,同时林怀民也是一位很厉害的艺术家,所以蒋老师可以用高雅的文字书写壮美的风景,镌刻废墟的宁静,舒展心中的感悟,畅谈深奥的哲理,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令人无比艳羡。

读《吴哥之美》,我们可以在曾几璀璨的文明与今日废墟的原始之间感受文化冲击的美,也可以跟随蒋老师的文笔去思考生命与时间的意义,去思考一个人的成、住、坏、空,去思考这个千百年前的古老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的今时往日。感谢蒋老师,给我们带来如此美的体验。

二、亲自到吴哥

Angkor Wat

然而有些事情不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的。

我们看照片只能看到冰山一角,体会不到吴哥强盛的王朝气度;
我们听故事只能听到只言片语,领悟不到吴哥虔诚的宗教信仰;
我们读文字只能读到井中天地,感受不到吴哥颓美的断壁残垣。

只有当我们真正地走进吴哥,在荷池前静坐等待黎明,在壁画前驻足直到斜阳,在塔顶上俯瞰一览天下,在石寺中静心感受微笑,我们会听到丛林中未名的鸟鸣,看到乡路间好奇的猴子,吹着从赤道来鼓鼓的热风,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的五官全开,我们攀爬陡峻的吴哥寺的高塔,踩上窄窄的石阶战战兢兢,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心中充满敬畏,只有真正踏上吴哥的土地,我们才真正靠近这个失落了千年的文明。

所以在读《吴哥之美》以外,在看蒋勋老师的电视节目以外,我们还很有必要亲自去一趟柬埔寨,去走一回吴哥,去看看这座千年前金碧辉煌今日已巨木丛生的废墟,王朝有王朝的气度,废墟有废墟的颓美,即使是被世人遗忘多年的破落旧城,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雄伟,有其端庄。

三、高棉的微笑

巴扬寺

如果要在吴哥窟众多建筑之中选择一座令人感受最深的一座,我想还应该是有“高棉的微笑”之称的巴扬寺。

到吴哥旅行的人一定会去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吴哥寺,也称小吴哥,小吴哥荷花池前的日出亦幻亦真,令人迷醉,小吴哥的浮雕壁画体量巨大,令人惊叹,小吴哥的高塔陡峻异常,令人望而生畏。现在你只要在网上搜索吴哥,十有八九都是吴哥的日出。

但是因为她太有名,我反而不太想去谈她,当我徜徉在小吴哥的回廊中,当我凝望着五塔上冉冉的红日,当我一次又一次路过映照蓝天白云的护城河,小吴哥给我的感受是祥和。而拥有 54 座佛塔,216 个巨佛微笑的巴扬寺,却更容易穿越时空投影在游人的心底。

巴扬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修建的,他是一个挺特别的国王,他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吴哥从以前的印度教改信了大乘佛教。所以在他之前吴哥的建筑都是印度教建筑,在他之后才是佛教建筑,也是他增修了吴哥城几个城楼上的四面佛像。同时在阇耶跋摩七世在世期间,吴哥王朝的国势也达到了巅峰,往后吴哥就开始衰落,最终灭于暹罗人(泰国人)的入侵,被迫迁徙到今日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吴哥城也由此沉埋了几百年直到后来被法国人发现。

站在巴扬寺,面对一座座巨佛的神秘的微笑,那种感觉是很特别的。你知道在几百年前这座石塔被称为“金塔”(记于元朝使者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真腊即吴哥,是现存最完整的吴哥王朝的资料),它的墙壁很可能是铺上了一层金箔的,金碧辉煌,构成佛像的巨石也都是严丝合缝的。但是今天金箔早已不在,石头也都裂开了。完璧有完璧的美,废墟有废墟的美。这些歪斜的石头反而给了微笑各不相同的角度,这些裸露的岩石反而给了佛像原始的质感。

我觉得巴扬寺最美的地方在于,他大胆地采用了佛像的脸这样的形式,来表达佛教的思想。我们说金碧辉煌会褪去,石塔也会倒塌,但是佛像的微笑留下的神秘的感觉,似蒙娜丽莎,它所传达给人类的情感体验是超越时间的。几百年前她以金身俯瞰众生,几百年后她以石面笑对世人。存在只是一种形式,高棉的微笑只是走过了一个轮回,以不同的形式面对同样的世界。

四、心的驻足

吴哥有太多太多值得书写的东西,它的曾经强盛的历史,它的美的高度,它的今昔分明的冲击,无不萦绕在耳畔久久呢喃。但是这些故事也好,这些品评也好,都不如亲自走一趟吴哥,亲自去看一眼荷池前亦幻亦真的日出,亲自去仰望佛塔上祥和的微笑,我觉得这些亲自的体验比起它人絮絮叨叨的描述要深刻得多。

最后援引蒋老师的话,结束这一期感叹比书写要多的每周读书。

美无法掠夺,美无法霸占,美只是愈来愈淡的夕阳余光里一片历史的废墟。帝国和我们自己,有一天都一样要成为废墟,吴哥使每一个人走到废墟的现场,看到了存在的荒谬。

15.10.28 / 夜
于自宅